金融作笔 逐“绿”不辍 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2025-03-24 19:21:0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紧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绿色转型”作为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又作出全面系统部署。长期以来,中国银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多元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切实把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做实做细,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

金融试点 助力传统产业逐“绿”而行

转型金融是为减缓气候变化,支持传统高排放行业企业和经济活动向低碳排放和净零排放转型提供的金融服务,与绿色金融相辅相成。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江苏统筹产业转型与能源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转型金融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过去一年,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主动响应省内转型金融试点工作,聚焦建材、钢铁、有色等高碳行业,积极对接企业转型发展需求,有力有序推进江苏逐“绿”发展。在了解到某材料企业正加大绿色采购,持续推动自身减排时,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及时为企业提供4000万元额度的转型金融贷款,并完成首笔投放500万元,在利率、审批时效等方面给予优惠,帮助企业降本减负。这是江苏省首笔建材行业转型金融贷款,也是江苏转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上海,中国银行按照《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标准成功落地上海市首单银团转型贷款36亿元,为某合成气供应及配套项目持续浇灌金融活水,推动有机化学原料制造(醋酸)行业的优化升级,为上海市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产品创新 “碳”寻持续发展崭新篇章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围绕“双碳”目标,中国银行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创新服务举措,探索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湖北,中国银行新设计推出涉碳金融产品“碳易融”,制定《湖北省分行碳易融产品推广方案》,以碳排放权抵质押授信为基础,以中国银行“中银E商通”碳权交易系统为平台,为客户提供“融资+结算”便利化服务。去年11月,湖北仙桃某企业将500吨配额的碳排放权作为质押物,成功向中国银行申请1000万元贷款。取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碳汇收益权……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正在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巧妙利用经营主体的无形资产,为绿色经营主体创造更多更大融资便利。

近年来,天津某化工企业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主要设备用能效率,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先后实施了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空压系统节能改造等一批优秀绿色低碳项目,实现良好的节能降碳成效。为助力企业进一步推动减排降碳,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将信贷资源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持续倾斜,创新推出“碳减排挂钩”贷款产品,设置明确的碳减排目标,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中国银行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秉承国有大行责任担当,以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为重要抓手,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着力推动金融创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传统行业焕发新生机,扎扎实实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