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的中国银行港澳代表委员声音
2025-03-10 08:58:00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3月5日在京开幕。来自中国银行的全国两会港澳代表委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促进澳门适度多元发展等重点工作,围绕中国银行如何依托全球化优势、综合化特色在强国建设新征程上贡献更大金融力量,畅谈感想、交流体会,履职尽责参政议政、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独立董事 崔世平
代表看两会
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期间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指明了澳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的方向。澳门各界将更加拼搏有为,让澳门这颗国家的“掌上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为此,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多语言编撰“一国两制”丛书,进一步讲好“一国两制”故事,全方位展现“一国两制”制度优越性;二是以全面服务经济适度多元为重要任务,审视特区的顶层制度安排和治理能力;三是着力用足用好一国之本和两制之利,加快澳琴一体化发展;四是推动建设澳门科技驿站,健全特区国际化形象,提升服务全球尤其欧盟和拉丁语系国家能力。
代表谈中行
中国银行在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尤其在金融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横琴跨境资本流动便利化和数字化管理是中国银行对于大湾区金融业务发展和促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希望中国银行进一步加强与澳门特区政府的协同联动,协助澳门发行各类债券,支持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澳门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为澳门发展特色金融服务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中银香港顾问 陈振英
代表看两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作为来自香港金融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我聚焦金融领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包括进一步便利跨境融资、持续优化“跨境理财通机制”、推动香港与内地企业间小额支付互联互通等,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方面的规则相通、制度衔接及加速跨境资金流动。
此外,我在香港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提出,建议出台税务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企的支持力度等针对性政策。同时,金融机构要根据民企特点和发展规律开发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创新服务。
代表谈中行
在香港巩固和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中国银行大有可为。一是作为香港唯一离岸人民币清算行,进一步推动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二是依托大湾区金融服务网络,促进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三是发挥专业人才队伍优势,促进香港及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大丰银行监事会主席、中国银行澳门子行监事 容永恩
代表看两会
我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八项建议,包括促进琴澳一体化发展、推动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支持绿色转型实现循环经济、推动湾区人才协同体系建设、加强妇女儿童保护等,目的是致力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进一步推动琴澳两地的体制机制对接。运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优势,不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推动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
在推进琴澳一体化进程方面,通过优化琴澳旅游团“团进团出”的手续便利性、完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政策、加大琴澳有关“医疗+旅游”合作,促进粤澳、琴澳经济高度协同、要素跨境流动高效便捷。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通过综合平衡实施财政、金融、投资等政策和标准体系,持续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方面,通过提高“妈妈岗”政策激励和资金扶持、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等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推动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代表谈中行
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中,希望中国银行依托在粤港澳的渠道网络优势,充分促进粤澳、琴澳一体化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协同高效发展。中国银行具备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体制机制,可整合在澳资源,加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推广,更好助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支持澳门绿色经济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大丰银行董事 何敬麟
代表看两会
澳门回归祖国后稳健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我在本次会议上提出包括内幕交易法律适用、离岸绿电直供、中医药产业发展、交通一体化、中葡农产品交易、社保互认、检验检疫制度改革及体育人才交流等八项建议,希望进一步推动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澳门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探索更多可复制和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进一步深化粤澳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代表谈中行
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有着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围绕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希望中国银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创新推动琴澳两地在金融产品和渠道方面的融合,推动两地要素的进一步自由流动;借助澳门连接葡语国家优势,推动中葡经济加强合作;推动数字货币发展,为澳门居民打造更为便利的金融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独立董事 廖长江
委员看两会
今年我提交了两份个人提案,分别是“关于加快推进我国离岸贸易发展的提案”及“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文旅消费的提案”。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
我在政协会议上建议,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在稳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培育就业新增长点;要重视应用型高校建设,加强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要健全高校实习实践制度,以高质量实习实践推动高质量就业。围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提出可以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充分发挥顶尖创科人才的积极性,促使国家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委员谈中行
希望中国银行进一步依托全球化优势,发挥好跨境金融服务主渠道银行作用,持续探索产品服务体系创新,积极支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离岸贸易发展提供更大金融资源支持。要进一步推动跨境支付便利化,挖掘适配更多跨境支付场景,促进大湾区居民跨境流动与消费,进一步助力特色文旅产业发展。要持续加强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与包括企业、高校在内的社会各界加强协同合作,助力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金融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银香港副董事长、总裁 孙煜
委员看两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支持港澳“深化国际交往合作”。高度开放是金融强国的基本特征,而国际化正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最具价值的功能所在。
我在全国两会上建议,香港要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区域辐射,推动与东南亚、中东地区和国家间的货币合作;提升人民币投融资能力,增加国际企业及投资者对离岸人民币的使用和投资意愿;重点开拓东盟地区和中东市场、开拓新市场和新的资金来源,将联系内地和欧美等发达市场的“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进一步拓展到“全球南方”新兴市场。同时也建议继续推动互联互通深化扩容,让香港在国家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委员谈中行
中银香港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发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一是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实做强中银香港私人银行、资产管理和金融市场业务中心,加快构建以中银香港为运营枢纽的全球托管网络。二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香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存贷款资源投放,通过商投行联动模式支持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发展,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投融资环境;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大力支持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三是聚集强大货币建设,打造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积极参与国债、央票、利率、汇率和流动性等领域操作,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稳健发展;参与自主支付网络建设,扩大清算网络覆盖范围;助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四是强化区域辐射能力,搭建金融互联互通渠道。强化中银香港区域总部功能,打造东盟当地中国业务首选银行,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发挥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融资中心功能,打造标杆项目、标杆产品,满足新基建、科创、零售、电子等重点行业及客户的跨境金融需求,为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业务顾问 何润生
委员看两会
在中央大力支持、粤澳共同努力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目标任务,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一年,琴澳融合发展也将迈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带来多项有关便利澳门居民跨境生活、深化琴澳协同发展的建议。我与其他委员依托界别优势,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港口优势互补、中葡经贸平台等多个方面联合提出针对性意见,就完善跨境公交及相关规则机制的“硬联通”、发展具有琴澳特色的文化事业产业高地等提交提案,并聚焦更进一步发挥“澳门+横琴”禀赋优势,加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国际化合作等议题建言献策。
委员谈中行
中国银行澳门分子行要肩负起支持澳门经济社会长远繁荣发展的担当和责任,立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将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促进澳门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服务澳门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尤其是要主动作为当好澳门现代金融基建的“工程师”,为“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综合优质金融服务,在持续拓宽粤澳跨境融资渠道、积极提升跨境民生金融便利度等方面加强探索,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副行长、中国银行澳门子行监事长 叶兆佳
委员看两会
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的前沿,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时提出的“四点希望”“三点期许”等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新一届特区政府提出建设“四个澳门”的愿景,在大湾区的联通和创新上,进一步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金融赋能澳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澳门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处的平台作用。
委员谈中行
中国银行根植澳门75年,是澳门发钞行,也是市场份额最高的主流银行。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为澳门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发挥积极作用,获得澳门特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和居民的充分肯定。未来,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中,中国银行将继续发挥金融赋能、服务全球的积极作用。一是助力澳门国际金融服务的能力有效提升;二是深度参与建立和完善澳门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推进债券市场发展,助力现代金融业态多元发展;四是立足产业金融、民生金融、跨境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支持湾区产业现代化建设;五是作为中葡金融服务平台的主要银行,助力澳门进一步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金融交汇枢纽点作用。